引言 关税大棒重击卖家
20%→34%→84%→125%……关税大棒一次又一次落下后,这波无差别攻击毫无意外重伤到中美两地。
受此影响,宣布倒闭、放假以缓阵痛的中国卖家不在少数。客户订单取消、货运量大缩水、货代宣布美线停航、到港货物被收翻倍税费,外贸产业链遭受重创,无数企业被裹挟其中。
深谙不能坐以待毙的卖家,开始各出奇招,涨价、转战其他国家、做转口,以此找寻活路。但T86关税的上调却让诸多从事小包的企业头悬“利剑”,包括TEMU在内的平台深受影响,物流也在不断收紧。
美国当地,消费者价格承压,本土卖家哀嚎不已,多个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打击。美国进口的97%的婴儿车、96%的人造花和雨伞、93%的儿童绘本、90%的梳子……等都产自中国。由于依赖中国制造,本土卖家断货后已开始为生计发愁:“还没有看到与中国制造质量相媲美的产品。”
关税暴击,部分卖家倒下
当一个又一个关税政策落地,也意味着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将无数人裹挟其中。
眼下,第一批受害者已经产生。一公司员工爆料:早上上班不久先收到了公司发布的订单暂停通知,紧接着就收到了有关“美区外贸部门解散”的通知。
其内容中提到,因美国关税问题,公司的主要资金无法回款,其他部门无法正常运转,若不进行任何调整,公司将面临倒闭的困境。为缓解现状,决定解散公司美区外贸部门。
同样的情况并非个例,关税成了压死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倒闭、放假则成了他们为数不多的选择。“本来几千套的东西说完价格都是分分钟下单的,但是客户现在因为关税问题犹豫了,”有卖家反馈道,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这波关税侵袭让无数外贸企业深陷存活的“漩涡”,一圈内人士分享:“我家的出口订单全砍没了,工厂直接放假,现在就是拼命转内销了。”对此,留学生@饼饼深有同感:自己家公司的客户主要是做出口,但现在很多订单都取消了,原本忙忙碌碌的车间只在做零碎的活计。
关税大幅上调,冲击外贸产业链的同时,也让停产、放假、裁员、关停、调整上班时间成为常态,不少大厂也未能幸免于关税之难。
在东莞深耕18年的东莞德鸿电器制品厂(以下简称“东莞德鸿”)发布了“关于放假的通知”,其内容中提到,因美国方面频繁调整关税政策以及市场环境下行等因素,多个客户取消订单,公司经营已经受到影响,便决定在4月11日开始放假一个月,后续根据实际安排另行通知。公开资料显示,东莞德鸿成立于2007年,主要深耕小家系列产品,诸如榨汁机、厨房搅拌机和加湿器等。
佛山市美雅鑫家具实业有限公司称收到客户突然要求暂停生产和出货的通知,何时恢复生产未能明确。公司主营户外家具,美国市场业务占比达30%-40%。据业内媒体报道,自今年关税攀升以来,超过20%的中小型家具出口企业面临订单骤减、资金断裂的困境。
福建足兴公司发布声明,声称公司受美线订单的税收冲击、贸易形式异常严峻等因素影响,车间实施放假无薪制,每周六周日给予40-50元生活费。
嘉兴外贸公司受到关税影响后,有公司将工作时间调整为8点半上班,4点半下班,并且周末双休;也有公司直接下调员工工资的10%。部分公司因关税影响,材料进不来,很多订单直接被取消,工厂让员工放假回家等通知;个别公司直接宣布原材料价格统一上调。
还有不少业内人士声称:“已经被公司约谈,即将被裁。”有从事美国进口冻品的外贸公司受到关税影响,导致利润全无,直接宣布倒闭关门。
而影响工厂做出此决定的原因则源于关税连涨之下,客户的纷纷叫停,清关完在码头的货柜立即召回;装完的柜子全部停止报关,出卡退回工厂;做好的产品客户让直接报废掉,全部不发货;买好材料的暂停生产。
事实证明这一操作分外明智。不少刚刚到港的货物已收到“清关异常”通知,其内容提到由于关税和税款未付,其货物无法投递,需要收货人支付相关款项,否则货物将自动退运,退回费用(含关税)账单则由发件人支付。
也就是说不管退运还是销毁关税都会反弹回寄件人,“1500刀的单,2400的关税”让卖家直呼受不了。
博主@云飞扬对关税冲击的感知更为深切,已经到港的货柜为发自中国的成衣,报关价值12398美元,交完芬太尼税(20%)和对等关税(125%)等各种税后,最后应缴关税21138美元,几乎是货物价格两倍。众所周知,成衣并非暴利品,惊人的利率下,进口商宁愿把货扔下水也不愿提货。
根据美国清关行反馈,具体是84还是125的关税,是按照到港时间的节点收取,假设这一条件属实,猜测将会有一大批到港船只受到影响,彼时也会有更多弃货,这一损失不可估量。
截至近期,已有多个货代宣布美线停航、空班,部分航次也有晚到的情况。长荣CPS最新官宣连停4个航次(4月20日至5月11日),其他船司变化如下(仅供参考)↓
LA:1、ZIM的ZX2:4月10日宁波还未离泊,4月17日宁波航班推迟,具体靠泊时间待定,宣布取消快提服务,5.6空班。
2、OA的CPS(cosco、emc、oocl)4.20/4.27/5.04/5.11空班。
LB:1、OA的AAC4(CMA、COSCO、EMC、OOCL)4.15/5.6/5.13空班
2、HMM和SML的CPX4.15空班
3、OA的CEN(CMA、COSCO、EMC、OOCL)5.01空班
4、THE的MS2(HMM/ONE/YML)5.10空班
5、SLS/TSL的AWC 4.12/5.03/5.10/5.17空班
眼下,个别物流公司由于无货可收,已经宣布美线物流提前放假。“现在美线基本无货可运,很多客户将货物往欧洲和亚洲区进行分流,但还没有形成趋势,船运公司也在重新分配全球航线,”一家大型货代公司负责人说道。即便部分货代公司收货,也是价格蹭蹭往上涨,价格基本多以翻倍。
数据显示,美国进口订单受此影响出现暴跌,3月进口预定量较年初峰值下滑20%,4月后,情况进一步恶化,美国整体进口下降64%,来自中国的预定下跌36%。后伴随着关税加码节点,多个品类订舱量暴跌。
其中,服装配饰类订舱量暴跌59%,羊毛/纺织品等下滑57%,艺术品/古董等下跌超50%。另外,145%的税率让大量托运人按下发货的暂停键,选择静观关税的演变,不敢轻易下单进货。
同时,物流价格出现下跌,根据4月11日最新一期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来看,美西线运价下跌4.8%,美东线下跌2.42%,预计后期美国航线的跌幅将进一步增大。
为挽救收货颓废之状,部分货代开始报价做转口业务。但据业内人士透露,转关并没有说的那么简单,很多货代打着出口美国转关避税的广告,但很多坑,另外,中转国的产业是否符合?当地产地证的办理?收货人钱款的流向等等都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一旦稍有披露,便是暴雷的开始。且橱柜商、零部件等工业巨头集体要求打击中国出口商通过“第三国转运”规避美国关税,预计未来美国将会重推“打击第三国转运法案。”
卖家转战欧洲,TEMU等平台小包要凉?
深耕平台卖家的最直观感受就是订单下滑得厉害,4月以来,几乎每天都在减少销售,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中国卖家身上,美国站本土卖家同样不能幸免,个别销量跌幅高达7成。
对此,头部卖家选择涨价、拓市场进行保利,包括安克创新、致欧科技等在内的大卖已纷纷亮出举措,致欧科技美国营收占比为30%,称美国市场公司将以整体涨价应对短期内成本冲击,并构建东南亚和中国双供应中心,拓展新兴市场;安克创新则表示会从提高品牌溢价、开展全链条降本增效以及探索新兴市场等应对;巨星科技则在关税新政出来的第二天就开始涨价。
头部大卖在具备议价能力的当下,均会采取涨价策略,有卖家称“有货的都开始促销起来了”。但对于个别中小卖家而言,价格不增反降却成了现实,尤其是服装赛道,卖家声称货压太多,只得和同行一样卷,卷完换赛道。
美国客户留不成,不少跨境卖家纷纷开始另谋出路,打起了开发欧洲客户的想法。阿里国国际站数据显示,欧洲3月订单量飙升,其中法国以“高达125%”的增幅位居订单数量飙升最快的国家。就连亚马逊也发布了相关邮件,向卖家推荐欧洲市场。
“半个月不到,已经有快20个客户向我咨询发欧洲的渠道怎么样以及欧洲海外仓的价格,”有服务商表示,且这些客户都是受到关税影响,准备转战欧洲市场的,个别客户还在观察中东等市场。
深耕欧洲站的卖家则表示“美国低价竞争的,到欧洲来的话就不要卷我们,到时候大家都难做。”若大量卖家涌入欧洲,又会是怎么样一番景象暂且不论,但欧洲各国的语言和搜索习惯大有不同,强烈建议卖家在修改产品标题和关键词,针对每个国家搜索习惯精准布局。
聚焦欧洲市场,可以发现TEMU已悄然大步进军,其欧洲市场份额已占据全球业务的35%-40%,超越北美成为第一大市场。SHEIN则同步扩建欧洲仓储网络,中欧班列货运量激增,两家中国跨境平台都在挺进欧洲。
早前,白宫发布行政令提高邮政小包费用。5月2日起,T86关税豁免取消,中国卖家需缴纳每件邮资100美元的关税,6月1日后,将每件包含货物的邮资从150美元增加到200美元。
当时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T86政策落地对TEMU和SHEIN等平台以及独立站公司无疑灭顶之灾,肯定会有更多的卖家涌向亚马逊等其他平台。但此前有媒体报道称:“TEMU和SHEIN美国市场的份额均在30%左右。”
很显然,这种负面政策影响,至少不是致命的。就卖家的反馈来看,美国关税大棒之下,TEMU部分卖家遭受影响,物流成本率先激增,其中深圳-洛杉矶的跨境直邮成本从3美元/件直接暴涨至8美元/件,涨幅高达166%。
紧接着产品价格变动,全托管商品价格普遍上涨30%-50%,服饰类目更是由原先的极致低价上涨,突破20美元,导致销量急降。部分敏感型用户开始流向亚马逊等平台。
但TEMU遭受的影响不算多。早前,TEMU就开始将其美国的模式转变为半托管模式,诸多卖家已经预先装载了部分库存,并将其储存在美国仓库中。另外,关税之后,TEMU火速改头换面,大量全托管商品被带有“local”绿色标签的半托管商品取代。
其清关模式也被迅速切换为T11或T01,虽然从短期来看,这一举措导致百万件包裹被挤压,处理周期被延长到7-10天,但长期来看并非如此。不过,此种现状对全托管卖家不利,也加速了头部卖家向半托管转型。
圈内也一直流传着TEMU要关闭美区的消息,有卖家发现TEMU后台上新处,美国站有个问号,点进去会发现,产品只在美国13个州售卖。然而美国有50个州,也就是说现在全美只有1/4的州能卖TEMU的产品。
或许可以解释为TEMU已不完全依赖美国市场了。关税大棒之后,有卖家表示:“TEMU买手说美国要变天了,催我做欧洲。”未来,TEMU加注欧洲市场也说不定。
但当下的关头,TEMU的变动是一桩接着一桩。继上个月对使用USPS发货,但未接入平台面单的商家限制后,如今又将在4月17日,也就是今天开始收紧物流管控。
TEMU将逐步限制使用FedEx自发货,且将会在一周内覆盖全量店铺。灰度测试从4月17日开始,被选中的店铺会提前1天收到站内信,次日生效,被纳入灰度测试的商家需要在接收到通知后立即完成物流方案切换,逾期未调整将面临流量限制等处罚。
建议海外仓不支持使用平台面单的,尽快搬仓或接入官方系统在30个自然日与TEMU官方物流进行技术对接,以免海外仓订单被限制履约。
同时,平台针对使用亚马逊FBA服务的卖家实施"三位一体"验证机制:承运商代码验证、物流单号有效性核验、运输轨迹真实性比对。对于无效或异常物流单号,系统将自动拦截,累计3次违规将触发店铺审核机制。
另外,持有FedEx优先服务协议(PSA)或战略合作协议(SCA)的卖家,可通过提交经FedEx官方认证的价目表及合作协议副本申请政策豁免。审核通过后将获得6个月政策过渡期,期间可继续使用原有物流方案。
TEMU的一步步举措显然在下一盘棋,当卖家使用平台面单,其物流轨迹、库存分布等信息都将与TEMU共享,而平台也可以通过这些筛选商家,甚至向第三方仓库“施压议价。
依赖中国制造,美国卖家也撑不住了
关税大棒的挥舞下,受伤害的并非只有中方,正所谓“合则锦上添花,分则两败俱伤”,美国当地消费者和商家在关税之下日子也不好过。
关税落地前,不少美国当地消费者便开始购置所需物品,但有民众表示,有些商品,价格已经到了买不起的地步。无论是衣服,还是水果和蔬菜,价格都在上涨。
美国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一项研究显示,关税将使美国家庭平均损失4400美元。当地消费者声称,商品价格几乎是一天一个变化,关税带来的影响是灾难性的。
主要销售特殊需求儿童专用的感统秋千等产品的美国本土卖家埃姆斯,表示由于关税政策供公司将面临毁灭性的打击。他计算了一笔账,假设一批货物在2024年需要缴纳4707美元的关税,但如果今年6月中旬抵达美国港口,则需要缴纳19万美元的关税。
埃姆斯声称,其实几年前就曾试图在美国寻找供货商,但发现报价竟然比他公司产品的零售价还高。即便找寻本土货源,但希望也是微乎其微。
有同样情况的卖家并非少数,由于依赖中国制造,美国企业正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供应链危机。美国一商家收到分销商发来的邮件,表示他们将不再在美国分销他们的产品,原因是美国市场对他们来说已经变得太难以继续销售了,他们将在其他地方赚更多的钱。
而这对美国商家的伤害是致命的,最大的供应商完全退出美国市场,让他们没有任何选择或者替代的选择。自己进口商品,额外成本巨大,单买材料,价格比从中国完成的产品还要高。
“我在荷兰购买的品牌咖啡机需要350美元,但中国制造的只需要20美元”,一外国卖家分享道。历经多年奋斗的心血在新关税之后一夜归零,也正是应了那句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无论决策的初衷和结果如何,最终承受代价的往往是哪些深处链条中下游的企业和普通人。
要知道,美国诸多产品均由中国制造,十分依赖中国工厂的供应链。亚麦格理投资银行数据显示,美国进口的97%的婴儿车、96%的人造花和雨伞、93%的儿童绘本、90%的梳子……等都产自中国。
以“美国市场上将近80%的玩具产自中国”为例,受到关税影响,部分玩具的零件缺少或无法组装,引发涨价潮。一款娃娃产品的价格可能会从15美元涨到40美元,一款玩具车的价格可能会从65美元上涨到90美元,但如此高得价格并不一定会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数据显示,美国800 美元以下进口商品中,约 67.4%(2283 亿美元)源自中国,关税冲击下,美国电商品牌岌岌可危,甚至个别企业已经被迫关门,但很显然:很多企业不想有同样的结局。
扫码关注二维码
2025-04-18 10:22
2025-04-19 11:43
2025-04-21 20:03
2025-04-18 17:17
2025-04-18 16:52
2025-04-21 11:19
扫码加入社群
扫一扫
关注亿恩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