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日,石头科技创始人清空社媒账号的消息冲上热搜。
“不务正业”的创始人
此前有媒体曾指出,石头科技创始人的作风颇有点不想做老板想当“网红”的意思。
在其抖音视频里,他驾驶极石01在沙漠驰骋,扬起漫天黄沙;微博动态中,他分享着创业感悟与产品理念。这种“硬核企业家”与“越野爱好者”的双重人设,在2024年11月达到巅峰——当月他发布多条沙漠越野视频,点赞量超50万,却引发投资者集体声讨:“公司净利润暴跌,董事长却在玩车?”
这种冲突在资本市场上演化为信任危机。2023-2024年期间,昌敬通过精准减持套现8.88亿元,其中2024年二季度以376.88元/股高位抛售131.58万股,套现4.96亿元,恰逢石头科技股价历史第二高点。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在2024年三季报发布后呼吁投资者“耐心等待战略转型成果”,此时公司净利润已连续三个季度下滑,股价较历史高位跌去64%。
某机构投资者直言:“我们理解企业家需要精神调剂,但当公司处于战略转型关键期,创始人的精力分配本身就是一种战略信号。
然而,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石头科技与极石汽车创始人昌敬突然清空了其抖音及微博账号的所有内容。
众所周知,其社交媒体账号一直是外界了解极石汽车的重要窗口之一,如今突然清空了社媒账号,不免让外界产生种种猜测。
对于极石汽车,可能不少跨境人乃至普通的消费者都不太了解。资料显示,极石的品牌定位为户外+越野市场,于2023年8月正式发布首款车型极石01。
然而自上市以来,极石01的表现一般,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极石01 2023年销量为912辆,2024年累计销量为4332辆,月均销量约为430辆。
今年1-3月,乘联会数据显示,极石01的累计销量达到了2136辆,尤其是3月销量达到了1028辆,创下单月新高。然而,尽管销量有所增长,但与同级别竞品相比仍差距明显。
昌敬清空社媒账号的举动,在资本市场引发多重解读。极石汽车官方回应“不清楚原因”的模糊表态,反而加剧了猜测的发酵。
创始人清空社媒,外界浮想联翩
2024年四季度,石头科技前十大股东集体减持,香港中央结算公司持股比例下降41.2%,顺为资本清仓退出,引发散户恐慌性抛售。
当时昌敬的社交媒体成为情绪宣泄口,每条视频下充斥着“套现王”“不务正业”的指责。
现在清空账号,有业内人士猜测可能是为了避免负面舆情进一步冲击股价——此前“董事长套现9亿劝耐心”热搜导致公司市值单日蒸发116亿元。
此外,有分析师指出,清空社媒或是昌敬“断舍离”的前奏。当前石头科技面临双重挑战:扫地机器人全球市占率虽达22.3%,但行业增速已放缓至5%;造车业务则需要至少50亿元年投入才能维持竞争力。如今关闭个人IP展示窗口,可能预示其将回归主业,结束“双线作战”的资源分散状态。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清空账号恰逢极石汽车寻求新一轮融资的关键节点。投资界人士透露,昌敬的“网红”形象在汽车圈饱受争议,有潜在投资者明确表示“希望创始人更专注产品而非自我营销”。此举或是向资本市场展示“去娱乐化”姿态,为重树专业形象铺路。
但不管真实原因究竟怎样,作为创始人担负的企业责任以及品牌目前面临的困境都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石头科技全球登顶,背后仍有隐患
在创始人陷入舆论漩涡的同时,石头科技却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IDC数据显示,其2024年以22.3%的市占率超越iRobot,首次实现全球销量与销售额双冠王。
然而,这份辉煌难掩其背后存在的结构性风险。
为维持市占率,2024年石头科技扫地机器人均价下降12%,导致海外市场毛利率锐减6.74个百分点;此外,追觅科技在德国发起专利诉讼,导致石头多款产品禁售,暴露出技术护城河的脆弱性。
另一方面,石头科技2024年年报显示,前十大股东中已有4家减持。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减持148万股,持股比例从2023年末的6.07%下降到3.52%。天津石头时代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数量减少了20万股,持股比例从2023年末的1.95%下降到1.28%。天津金米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数量减少了48万股,持股比例从2023年末的4.49%下降到2.93%,反映机构对长期价值的疑虑。
业内人士指出,昌敬的社媒清空事件,揭示了中国科技企业家的集体困境:在流量时代,个人IP既能成为品牌增值的利器,也可能异化为资本信任的毒药。
当石头科技站在全球第一的位置上,需要的不是一个沙漠越野的“网红”,而是能带领企业穿越技术周期与资本寒潮的实干家。或许,沉默的社交媒体账号,正是一面映照战略觉醒的镜子。
扫码关注二维码
2025-04-18 10:22
2025-04-16 18:54
2025-04-16 11:05
2025-04-15 11:08
2025-04-17 10:45
2025-04-18 17:17
扫码加入社群
扫一扫
关注亿恩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