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Re/Code 消息,一家叫做 Jet.com 的电商今天拿到了一笔 2500 万美元的融资,完成了总额 800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Jet 的创始人 Marc Lore 随后在自己的 Tumblr 上肯定了这一说法。这其中 5500 万美元的融资是在 7 月份拿到的,投资方包括 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Accel Partners、Bain Capital Ventures 和 MentorTech Ventures。
可是,这一切都是在网站还没有上线的情况下发生的,预计上线时间是明年!目前,我无法查询到更多关于 Jet.com 的信息,唯一知道的是:第一,这是一家想做动态定价的电商,它将根据配送距离的远近来进行动态的定价;第二,它的创始人 Marc Lore 曾创立 Diapers.com。说到Diapers.com可能大家不会陌生,这是美国的一家垂直类电商,以销售母婴用品和家居用品为主,并且成长迅速。
2011 年,它所隶属的公司 Quidsi 被 Amazon 收购,作价 5.5 亿美元。如今,Marc Lore 抱着抄 Amazon 后路的想法再度出山。
好吧,资本世界的疯狂我不懂,但是这 8000 万美元也并非毫无缘由。我猜想投资人看中的无非是两点:第一,Jet.com 提出的“根据配送距离动态定价”的模式,这在目前的电商网站中还是个新鲜的概念,并且是有想象空间的;第二,其创始人的成功历史——即使 Jet.com 成不了第二个 Amazon,也保不准会再次被 Amazon 接盘对吧?
说说我对动态定价的看法吧。动态定价的方式在电商中已经有过不少尝试,这在调节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供给能力方面的确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已有的动态定价策略所依据的维度主要有:第一,基于时机,比如新品的价格会更高、处于销售高峰的商品价格会更高(在定机票、酒店时常发生);第二,基于市场细分,也就是把消费者分为不同的价格承受级别,然后针对他们设计不同的产品组合进行销售。
Jet.com 的动态定价模式实际是一种基于市场细分的定价方式,其细分维度就是“配送距离”。也就是说,Jet.com 在销售商品的同时,把配送物流也当做一种服务来销售。如果你的配送成本更低,为什么要支付和其他配送成本高的用户相同的配送费用呢?
进一步,我觉得 Jet.com 可以衍生出“基于配送时间动态定价”的模式,并通过这种方式更好的满足用户对“及时送达”服务的需求。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是近期的热点。国外有 Instacart 为代表,国内有社区001、爱鲜蜂等都在进行尝试。但这些社区 O2O 类服务都是通过与商超、社区小店等零售渠道合作来完成即时配送服务的,受到上游零售渠道的制约,利润空间相对有限,而且在定价的灵活性上也没有太多操作的空间(除非愿意以亏本的方式操作)。
若 Jet.com 自己对接供应链,能够对成本进行控制,在商品价格上会比上述 O2O 平台更有优势。而 Jet.com 比起一般电商在”按需服务“方面又更进一步。Amazon 目前仅能做到”当日送达“,对于那些希望下单后就马上拿到商品的用户来说似乎还没有电商平台去对接他们的需求。如果用户愿意为了这样的服务溢价,为什么不做呢?反过来,对于那些对配送时长不敏感的用户来说,替他们降低快递的价格也许更符合他们的心意。而且,用户对配送时间的需求往往与商品的属性直接相关,若能将商品信息与配送需求信息更好的整合起来,将会有更多想象空间。这是一个关于“最后一公里”的按需服务。